池俊文—球場、職場、工場

2005年基督教研究文憑及2008年道學碩士課程畢業,聖約教會厚恩堂牧師。曾任中神學生會會長,現任校友會主席。

 

訪問:陳慶玲(校友聯繫,MCS 2011)
撰文:湯鳳萍(MCS 2013)

 

人生要走的路很多,生命中的場景亦會不時轉換;
上帝就在每個場景中,賜予我們不同的經歷,
目的是要人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召命。

 

1989年,仍是學生的俊文在一間教會的溫習室中信主,之後就留在教會成長與學習。少年時代的俊文經常在球場玩耍,因而深受球場文化薰陶,慣於與不同年齡和階層的人打交道,包括「巴士阿叔」、小販、長者、「波友」等等。流連球場的歲月令俊文養成凡事主動的性格,喜歡與人接觸,並學習到如何與人相處和合作。球場是俊文人生中一個重要的場景,上帝在這個場景中培育他,準備他踏上服侍人的道路。

1991年,俊文已聽到神呼召的聲音,但仍就讀中七的他沒有認真思想和回應。這個在球場長大的年青人,心中早就嚮往當社工,故此大專畢業後就當上外展社工,一幹便是八年。社區就是他的職場,他的人生就此進入了另一個場景。從球場到職場,上帝由始至終要俊文處身人群中。祂要俊文在有血有肉的生命中,學習關懷和服侍。

俊文很喜歡他的工作,十分投入,在職場上大有發揮。不過,神對俊文的呼召並未因此而失落。1993年,俊文受教會差派到將軍澳開荒,一切從零開始。在那段日子裏,俊文學習到與弟兄姊妹同工和合作。十年後,俊文仍然是外展社工,上帝卻用特別的方法引導他決定全時間奉獻,帶領他進入生命中的第三個場景,就是教會事奉的工場。

2003年,教會傳出俊文考慮轉工的消息,其實俊文並無這打算。但消息傳出後,母堂和將軍澳的教會都希望他回去事奉,令俊文不得不重新回應昔日上帝的呼召。這是一個順服的考驗。當俊文遞交了辭職信,回到座位坐下時,不禁流下了熱淚,因他仍不想放棄社工的工作,難捨與年青人的關係,也難捨與同事的合作。但就在那一刻,他抬頭看到案頭月曆上的文字,提醒他若為上帝放棄心中所愛,上帝必會賜福他的前路。這無疑是上帝給俊文的即時安慰和鼓勵,於是俊文抹乾眼淚,懷著信心進入上帝為他預備的生命新場景。

2003年俊文開始在教會擔任福音幹事,一年後更清楚神的呼召,並從弟兄姊妹和牧者得到印證,隨即於翌年申請入讀中神。選擇中神,原因是相信中神的釋經和原文訓練頗能配合他喜歡讀經的意向。於是,修畢基督教研究文憑課程後,俊文繼續以成人學生的身分,申請入讀中神的道學碩士課程,並在2008年畢業後,回到母會聖約教會厚恩堂負起牧職。

返回母會事奉,俊文曾擔心這會對母會帶來財政壓力。但執事會的立場是盡量聘任出自教會本身的神學生;教會推荐會友讀神學,就應予以全面支持和認同。故此在資源緊絀的情況下,執事會仍憑信心聘請多一位傳道同工,這令俊文既感恩又感動。

池牧師於去年11月按牧典禮中,與中神老師及校友合照

厚恩堂教會規模不算大,但要學習的事情也不少。首要是人際間的合作,對象包括主任牧師、幹事、執事和弟兄姊妹。俊文從小就有機會與不同類型的人相處,令他體會到人際關係是需要時間磨合的,凡事要多看人的好處和強項,切不可糾纏於人的缺失和弱點。他更明白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不可逃避溝通。溝通不是純粹分享感受,而是以事件為中心,因為越是講感受,越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但這並不表示只可談論事情,否則會令關係僵化。俊文的祕訣是時常約個別肢體吃飯,席間只談生活、興趣、時事,大家都可放鬆心情,關係也會變得融洽。

五年過去,俊文開始求問上帝是否應該離開,這時候有兩件事情發生。第一件是神透過牧者的祈禱,告訴他要帶領教會的社區服侍工作;第二件是按牧。經過考慮和弟兄姊妹的代禱,俊文終於接受了執事會的按牧邀請。新的牧師聖職對俊文並沒有帶來特別的轉變,他肯定自己要做的,依舊是凡事討上帝喜悅,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與神的生命相連。

回首過往,從球場到職場,再從職場到工場,俊文深深感到神一直栽培他成為一個與人同工和合作的人,並且要他在人群中作明燈,將人引進豐盛之門。

 

 

Back to Bulletin Inde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