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變奏曲-李何秀婷 輔導科助理教授

訪問及撰文
鄧美美
拓展聯繫
MDiv 1996

 

喜愛小孩,笑容也像個孩子的輔導科助理教授李何秀婷 Donna,自小就對心理學有濃厚興趣,人的內在經歷,對她有無比吸引力。少年時代,只消看到心理學書籍,哪管讀得明白不明白,都借來看個夠。報讀大學,更是死心眼地認定,除「此」以外,別無他選。及後進修,鑽研臨床心理學。

細看Donna的研究興趣,定可感受到她對兒童發展的熱切關注,特別是那些在成長裡經歷創傷的小朋友:「有一年,出席了一個宣教大會,我揀了其中一個關於柬埔寨販賣兒童情況的工作坊,印象極深刻,很觸動!孩子們不僅沒有受到應得的照顧保護,反要遭遇這些事,既為他們感到難過,心裡更有點憤怒。」在學最後一年,上主奇妙地打開一道門,領她進到一家專為受虐兒童提供輔導服務的機構實習。這機構向來不收實習生,誰也料不到,竟會在Donna需要實習那年,突然宣布招收:「我好興奮!於是報名。雖然我沒有服侍這獨特群體的經驗,也即管試試。」

賜下的實習機會,開拓了Donna對輔導專業的體會,也豐富了她在信仰裡的經歷:「我經常想幫助他們,事實卻是在過程中,他們幫助了我成長,令我的信仰更為真實。」

五歲小女孩教導的事

Donna 與丈夫卓勳、長女萃恩及幼兒恩諾

當年的一個五歲小女孩,Donna經常想起她。這孩子很愛畫畫,用色豐富,尤其愛畫彩虹。但每到最後,愉悅的七色,總被她掃上一大片昏黑遮蓋。家中排行最小的她,自與家人分離後,暫居於寄養家庭裡。Donna仍記得,童稚的臉龐藏不住的那份孤寂,而孩子的畫作,化成她對灰暗人生的吶喊:「一般人以為小朋友未必感受太深,但接觸過這些孩子,就發覺他們其實都知道,只是說不出來,別忘記,她只得五歲。」Donna曾往訪她的寄養家庭。在那裡,她有自己的房間,有喜愛的玩偶,驟眼看來,樣樣都不缺:「可是,我感到她很寂寞,想望再接觸親兄姐,能夠再一起生活、玩樂、被愛錫。」

家庭暴力,毀掉與生俱來最信任的關係。經受重創巨變的孩子,即或想愛,亦害怕去愛:「我看到她的恐懼:『如果發展這段關係,你是否可以讓我安心倚靠呢?』她,就這麼徘徊在想愛又怕愛的張力裡。有次,我感到她很想〔在關係上〕踏前一步,想表達多一點,卻又不敢。於是她突然跑掉,衝進廁所去。」還是實習生的Donna,當其時不明所以,其後跟督導提起,方明白這是甚麼回事:「每週在那空間〔輔導室〕裡,我專注在她身上,渴望她能夠在關係上重拾對別人的信任,重新經歷到一段正面的關係,不一定帶來傷害。」實習快要完結,臨別派對上,Donna很想和她道別,可是她一直躲到枱底:「像是不想完結,不想面對,最終也沒有跟我say goodbye。做輔導,就是看到這種掙扎,即使在小朋友身上。」

不過,另一位五歲小女孩向Donna展現截然不同的回應:「我們相處時間很短,她家裡的問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決,情況仍然混亂,實在很擔心她的將來。」有次遊戲治療期間,女孩用動物玩偶佈置成一個道別場景,還拿著手上的布偶向Donna說:「這隻馬仔已經可以照顧自己了。」看見她那生命的的靱力和復原力,不但給Donna安慰,更讓她明白一件事:「當然我相信那力量是從神而來。但我們做輔導的,不管受助者年紀有多大,我們都需要學習放手和信任他們,而這往往在於我們怎樣看待自己的角色。」

傷痛裡彼此相遇

無論是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員和牧者,皆以助人為志業,Donna經常在課堂上提醒同學,切勿掉進「我就是那位拯救者」的誘惑:「輔導員具備專業訓練和技巧,為求助者提供可行方向或適切的治療,這的確很重要。但我們要意識到:不是因為我做了甚麼而令人得救。」如此心路歷程,因Donna走過:「讀書早期,有一個錯覺,覺得自己是拯救者。因為我懂得那一套東西,或覺得上主給我這負擔。」然而,伴隨經驗累積,別有一番體會:「好實際啊!哪管你有多大的能耐,若那人拒絕受助,也是徒勞。輔導,確可帶來一點影響,上主有時亦使用我們作為施恩者。惟真正叫人成長改變,卻是祂。」

1972年,盧雲的《負傷的治療者》(The Wounded Healer)一書出版。 在Donna心中,書名那兩個不搭調的概念,不僅道破所謂「施助者」與「受助者」的迷思,更闡明了輔導者與牧者的最終角色:「其實,我跟『受助者』並沒兩樣。我不完美,有本身的心靈需要,亦會跌倒,經歷創傷,一直需要上主的醫治與拯救。我們的分別,不過是各有不同的經歷而已。但無論有何遭遇,我們心底深處都渴求被愛,這是彼此共通的,亦成為輔導員與受輔導者相遇的平台,而『同理心』正由此而生:即使你我經歷不一樣,我們能夠一起同行。」

Donna 與輔導科同學

儘管主要接觸輔導科同學,但Donna深信,研習心理學對牧者亦有助益:「起碼於我而言,讓我更立體地看一個人,是如何成長,怎樣思考,有怎麼樣的性格,遇上了哪些困難。這學科也教我嘗試問多一些問題,多給一點時間,不過早判斷或太快定論。我想,抱持開放心懷,細心聆聽,再作分辨,這心態很重要。而尋覓發掘的過程,也有助建立起牧者與羊的關係。輔導,帶給我最深的影響,正是感悟多一份恩典,多一分體諒。」

人生樂章,總有變奏,或是突如其來打岔的休止符,或是意想不到的戲劇化變調,主旋律像被打斷,又像消失不見。然而,就算在這聽力考驗的一刻,首首動人恩曲,依然未變。

返回院訊目錄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