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活‧絕活‧召命

吳澤偉
2002年基督教研究文憑畢業,現為金融中介人並獨立理財顧問,曾任中神董事(2004-2010)
訪問及撰文:陳慶玲 (校友事務統籌)

 

香港有四代人:戰前出生的、戰後出生的、70至90年代出生的,以及90年代以後至今的新生代。本文是一個第二代香港人的「幹活」故事。

工作是幹活,幹活是生活……

生於50年代戰後嬰兒潮期間的吳澤偉(David),在一個基督教草根家庭成長。這段成長歲月給David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年外國宣教機構在香港一邊傳福音一邊辦學,作育英材,讓那一代的香港人受惠,得以脫貧。」飲水思源,David身為當年的受益者,不禁想到:「今日我在工作上擁有的成就、能力,可以怎樣用來回饋社會?可以怎樣傳給下一代,讓這些成果延續下去?」

走過了四分三世紀的人生,David為自己感到慶幸。當年那個23歲的小伙子,不是初出茅廬便找到高薪厚職的優差,而是出道不久便遇上一群有工作使命感的師父 (Mentors):「他們傳遞了一套保險銷售服務的正確價值觀給我,讓我明白保險業是怎樣服務人的。」David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藥物銷售,幹了一年之後,轉而投身保險中介顧問行業,直到今日。一晃眼,已過了36個年頭。

累積了半生的工作體驗,David仍時常提醒自己每次與客人傾談時,都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工作要有願景,要朝著目標前進。他一直堅持專業的鎖售精神:「公司不單要賺取利益,對投保人的利益也應予以重視和尊重。我的工作是幫助投保人計劃將來,實踐他們的目標和理想。這是我幹活的最基本態度。」

由幹活到「絕活」,由工作到社會責任

所謂工作中的「絕活」態度,按David的解釋,就是「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充分發揮個人社會角色的影響力,協助推動社會的發展。」其後David決定自行創業,成為老闆,營運一間小規模的保險顧問公司。來到90年代,由於經營困難,David加入了一間國際保險公司,成為頂級銷售員 (Top Sales)。然而1998年的一場亞洲金融風暴令David感到意興闌珊,漸漸萌生去意。打擊David的並不是名利的損失,而是同業的主流文化越來越偏重於營利的要求,投保者未能得到合理的真實回饋及保障。他解釋:「當時有一班做生意的客戶出現財務困境,我想幫助他們運用保單的儲備金借貸週轉,解決問題,公司卻要求客戶繳付比銀行高出一倍多的貸款利率。」David感到難以理解:「這場金融風暴使我對同業感到十分失望,自己面對客戶時也感到矛盾和尷尬,處理起來真的非常困難。」

人生面對的困難並非一份保單就能解決。David仍深刻記得,有一個客戶向他提到自己患了末期癌症,David頓時腦海一片空白:「怎樣回應好呢?跟他說:放心好了,你已買了足夠的保險,你的太太和兒子將來不用擔心。是這樣跟他說嗎?……」David沉重地體會到,這樣說只是客戶期望聽到的部分資訊而已!客戶仍有一些需要是保單未能滿足的。David自問:「這位客戶還期望聽到甚麼呢?」真正的服務,並非只是滿足客戶的需要,「還要與客戶同走他們的人生路」。

工作是召命,召命是人生....

甚麼是工作的召命?David認為當你擁有時機、能力和才幹時,你就要問:「上帝想我在這個時代處境中做些甚麼?」David曾經想過放棄這個行業,離開香港遠走他鄉:「與太太出外旅行散心回來後,打算結束工作,申請移民外國去。」出乎David意料之外,他生命的轉捩點並不是移民,而是進入中神讀神學:「旅行回來,當時公司的祕書已辭職去讀神學,她自己卻提議我去中神讀神學。」David想,以自己的學歷,如何踏足一所神學研究院呢?人生下半場,David最終以「成人學生」(Mature Student)的資格,入讀中神的部分時間文憑課程,並重新投入工作,再度自己開業。

信仰一直影響著David的工作觀。涉足神學以後,David 開始決心調校工作生涯與信仰人生兩者的關係,由此帶出一個新的轉化。他開始實行每週工作四天、每工作十週就放假兩週的計劃,實踐重質不重量,“doing more by doing less”的工作觀。減少工作時間,並非為了過過休閒的生活,而是為了給自己多點空間去體會生命不同層面的經歷。人生不是只有工作和金錢,還有家庭、社群、健康、學習和靈性五個層面。David將這稱為「全人概念」(Whole Person Concept),指出每個層面都需要投放時間去經營:「我一直透過這七個生活層面去思考怎樣發展人生。」

餘下人生,承傳交棒之路

人生來到這階段,David從聖經浪子故事中的父親身上,領悟到應該將他的經驗、財富、資源和影響力傳予新的一代。「浪子故事中的父親必定知道小兒子是個敗家子,但仍甘願放手,將一半家產分給他,容讓他自行管理,經歷得失。縱然小兒子選擇錯誤,敗了全副身家,但他的生命卻得以更新。」David時常提醒自己要交棒,要培育下一代:「不能過於操控,不能不肯放手。應該放膽讓下一代去選擇和嘗試,不計較成敗得失。最重要是讓他們從經驗中得到學習,有所更新。」而現時公司的同事,就是David交棒的對象。

返回院訊目錄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