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慌」无地!?—「土地开发的信仰反思 土地、居住与生活」研讨会2018

「有压力,未解决!」一直是香港土地问题的写照,随楼价不断狂飆,私楼单位劏房化,劏房缩小如床位,公屋上楼无了期,但见问题越发难解,压力与日俱增。然而,当论及土地供应,却不得不问,如何增加?怎样选址?本於哪些理念?有何未来愿景?公理匯研及本院信仰及公共价值研究中心早前联合主办的「土地、居住与生活」研讨会2018,题為【吾「慌」无地——土地开发的信仰反思」】,尝试从神学、经济、民生以至关顾等多角度深入讨论剖析,并反思在天父世界裡,我们该抱持怎麼样的土地价值观。其中,李耀坤老师指出香港人因住屋问题而產生的独特生活形态,充分呈现资本主义下的土地观,这却与立约恩典下的土地观背道而驰。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所谓「发展」的背后,究竟有何社会愿景?是缔造一个更自由、更畅旺的物业市场?还是开垦一片祝福生命的沃土?而另一位讲者、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客座教授王福义博士则从香港郊野公园的歷史出发,阐释法例和制度背后的价值理念。当回望香港歷史,他认為郊区发挥了重大、多元且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港人切忌因短利而忘记这些教训。

 

吾「慌」无地!?—「土地开发的信仰反思 土地、居住与生活」研讨会2018
香港土地保育政策及信仰反思
讲员:王福义博士

 

吾「慌」无地!?—「土地开发的信仰反思 土地、居住与生活」研讨会2018
开发土地的神学反思
讲员:李耀坤博士

 

吾「慌」无地!?—「土地开发的信仰反思 土地、居住与生活」研讨会2018
开发地土 X 天父世界
问答环节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