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阅本土 - 从宣教与神学反思本土现象

是次公开讲座已於7月4日(一)在本院礼堂举行,由助理教授(实践科)叶美老师、副教授(神学科)李耀坤博士主讲,助理教授(神学科)黄国维博士主持。

讲员:叶美老师   助理教授(实践科)

在中央政府的种族消磨与文化淡化政策下,面对威吓压迫,竟唤醒了苏丹吕巴族人起来致力重塑和建构早被遗忘或已洗刷掉的本土身份与意识,更成為他们奋力作战,坚毅顽抗的力量根源。那麼,种族重塑与建构是反动吗?曾在苏丹宣教18年的实践科助理教授叶美老师以这个非洲族群的故事,阐释种族建构的成因与过程,从中检视香港的本土现象。

 

讲员:李耀坤博士  副教授(神学科)

狮子山下,香港人、香港地的本土意识究竟是甚麼时候发展起来?近期本土运动又有哪些关注重点?神学科副教授李耀坤博士除回溯歷史,归纳现况,更借用奥古斯丁和奥唐纳文对「共同体」(community)这概念的剖析,釐清本土现象背后的人性论基础和伦理意涵。「共同体」的善恶美丑,其伦理价值往往取决於所爱的是甚麼事物。面对本土诉求,教会又可以尽上甚麼责任?

 

答问环节

从旧约以色列人以至今天吕巴族,在饱受「外敌」欺压而同仇敌愾下,奋起建构自己的种族身份,看来很正常。然而这种因共同仇恨而建立的种族身份存在甚麼问题?在本土弥漫「反共、仇共」的处境裡,圣经呼吁「爱仇敌」是否过於「离地」?奥古斯丁对「共同体」的反思,又如何帮助我们思考与理解「港独」主张?教牧遇上支持「港独」的信徒,可以怎样回应?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