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的晨光 - 专访校牧伊兰

访问及撰文
邓美美
拓展联繫
MDiv 1996

 

多年前,在内蒙古的一个家庭迎来了一对双胞胎。这对兄妹并没有上演抓住脚跟、争先出生的戏码,倒是先后有序的,在黎明来到、晨光初现的瞬间,呱呱落地。天刚亮起,哥哥率先登场,妈妈给他取名「明」,待到曙光初露,妹妹现身,就取名為「光」,达斡尔语唸作「伊兰」。

「我父亲是蒙古族,妈妈是达斡尔族。蒙古族只有名字,没有姓氏。所以,当人家问我姓甚麼,我乾脆说姓伊,否则要解释半天。」伊兰笑着解说,流露一贯的沉稳淡静。这既是品性,亦是家庭环境养成满满的安全感,她身為老么,从小深得父母兄姊的爱护,不用為家事操心,一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雨滋润

大学本科选修了跟名字十分「匹配」的植物学,毕业后即留校教书,前路看来平坦顺遂:「八十年代,大学不多,只要本科毕业就可留校。像我刚出来工作,已可看到退休时的模样,但我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家人支持下,她跑到南京进修,自此离开成长地,独自外闯,那是1988年。修毕硕士,南下海南岛从事花卉设计,四年后转到北京,计划赴美国留学,於是边工作边学英语,预备托福考试。向来从心所欲,伊兰却晓得自己其实在流浪:「当有目标去追的时候,觉得蛮有意义的;可是一旦拿到了,就感到没甚麼意思。心裡总是空荡荡,唯有不断变换环境,找寻内心的满足。」

遽料噩耗传来,母亲突然急病离世,遂赶回家奔丧,待后事办妥,马上又返回北京继续学习:「那是1995年,回来时已近圣诞。一位跟我常坐在一起的同班女孩,送上一张圣诞卡,写道:『让我的神祝福你!』我身边从来都没有基督徒,当时心裡想:『我是不会信这个上帝的!』但既想去美国,当地又有那麼多基督徒,作為一个知识、一个文化了解也好呀!」由那时起,小姊妹就趁课餘跟伊兰谈信仰,并带她参与了生平首个教会崇拜。

「情绪蛮稳定本是我的一个特点,可是在信仰上,却有两次的哭,仿如情不自禁,很是激动。」第一次哭,正是那次崇拜开始前。当负责领会眾练习讚美诗的姊妹祷告,伊兰的眼泪就停不下来;而第二次哭,更是泣不成声。当时她已参与小姊妹的家庭教会聚会,因报名圣诞节洗礼而要「问心事」:「我是最后一个进去,传道只问了一句:『你相信基督吗?』我就哭起来……而且是哭得特别哽咽的那种。」十多分鐘裡,一个答不上,一个问不成:「当时不是难过,也不是哀伤。其实,我的人生蛮顺利幸福的,但一颗心却很孤独……,信仰触动了我,让一直流浪的心找到了家。」虽然问不出「话」来,但无阻受洗加入教会,伊兰亦在信仰裡稳步成长,投入事奉。而在这个家裡,还有另一个归宿已為她预备了。

如花盛放

1997年圣诞节,宋军随姐姐的好友来参加聚会,当晚决志。两年后,伊兰和他都已成為教会的全职传道,一起在大学区服侍:「经过八九以后,人们都追寻人生意义。当时国内信主的年轻一代,都跟我们同龄,卅到卅多岁,有些学歷的;教会亦兴起了许多传道人,就像我们教会,不算大,却也出了好几位传道。但当时国内没有条件,我们大多在教会裡接受神学装备。」伊兰和几位年轻同工亦是一边服侍,一边在教会内接受整全的神学培训,彼此砥礪支持。

随事工日渐发展,伊兰和宋牧师被分派到不同地点服侍,儘管不常在一起,但投契依然,关係深厚。他俩之间,亦由一人的感动,化為两情之相悦,於2001年8月许下婚盟。其实一路走来,上主扭转了伊兰对婚姻的看法,亦应允了她的祷求:「我向来对婚姻不大有安全感,更不想為结婚而结婚,除非我觉得找到了值得委身、不会后悔的人。我父母特别好,没有给我压力。况且一个人到处跑惯了,蛮自由的!」直至信主以后,亲睹教会内的夫妻相处,又明白了有关婚姻的真理教导,心结才打开:『这样的婚姻,我是想要的!』於是开始為自己的婚姻祷告。」共通的信仰、相同的心志,固然是关键,但原来他俩可以结果开花,还有一把「钥匙」—就在他们确定关係的严肃时刻,宋牧师小声问她:「你喜欢~猫~吗?」,伊兰说到此处已忍俊不禁,哈哈大笑:「我回答说:『喜欢呀!』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问题原来好重要啊!」

如光照耀

婚后四年,他俩被差往一间专给大学生聚会的教会服侍,伊兰由此「脱离」了传道人身分,转身為师母:「我发现更喜欢当师母!(大笑)传道人是个领袖,要有主张;做师母呢,可以退在后面,挺适合我的内向性格,最好是大家都不注意我。」开怀笑声裡,难掩靦腆,却又快乐满足,尤其回想起那一张张的年轻面孔和那一段段的美好时光:「他们不需要我做甚麼来证明我是一个好师母,就已经很接纳我;而他们像是我的孩子,大家一起生活,就似一家人。」

到2006年,伊兰再添上另一重身分。当时北京一间结合圣经真理与辅导专业的辅导机构开设了培训班,她接受训练并参与服侍至2017年加入中神前:「我本来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辅导,因对人不太敏感,且特别理性。」经导师开解,让她明白到不同性情,各有所长,最重要还是专业训练和经验累积:「的确,这两者助我走进一个人的内裡,聆听箇中经歷的生命故事,并发现当中许多耳濡目染的错误信念和谎言。就算信徒亦会面对同样问题。但圣经的真理最能够把它们拆穿并取代。」

无论是当传道、师母、辅导,还是今天成為了校牧,角色看似转换,其实是不断的锤炼。伊兰深深体会助人解困、生命同行是项艰巨任务,却又见证着圣灵的光照与大能,在那黑暗通向光明的路径上,滴满了脂油,让恩典延绵。

返回院讯目錄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