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的应用数学题-专访欧醒华 实践科助理教授、校牧、 牧职实习统筹

访问及撰文
邓美美
MDiv 1996

 

如果,数学裡可瞥见上主的足跡;那麼,实践科助理教授欧醒华牧师从学习、成长到传道、授业,种种的选择与跃动中,不仅看见数学的痕跡,更透现造物主的身影。

八十年代初,醒华入读浸会学院最后一届开办的土木工程系。一天,熟知他性情心志的教会导师突然问:「你真的想度石量地过一生?」令这位爱逻辑思考又爱与人接触的「理性佬」,毅然决定前赴加拿大转攻计算机(即电脑)科学,期日后以专业身份投身国内宣教服侍。能够成行,全因得到家人、导师友好,甚至是一些素不相识弟兄姊妹的支持和关顾。在恩典裡完成大学课程的醒华,於1987年回港,任职电脑软件工程师,直至1990年蒙召入读中神。

 

信仰的重力

四年留学生活,在醒华心中是沛然丰富的。家中细仔,隻身落在异乡,第一门独立训练就从柴米油盐、节衣缩食开始,经歴感情挣扎,亦嚐到信仰跌宕的重力。出国筹备过程相当顺利,令醒华深感跟随上帝脚步前行,是何等奇妙!岂料抵埗后的遭遇,却如把他从万尺高空摔下来:註册不到科目,暂栖处不仅贵租,更因屋主朋友来访,他被迫与陌生人同床。两週过后,一切又奇蹟地扭转过来:

「当时信主十年,但那一剎惊觉做基督徒很冒险,高低起跌,身不由己!不是祂不真实,而是我好害怕!」挣扎多月,在某次聚会上,一句「主,祢的道路,我愿行毕」(诗歌〈差我〉)的歌词,重燃了醒华的决心,起步再前行。

相隔廿餘年,走到另一个低谷。纵然场景有别,同样面临抉择。

1993年中神毕业,因应当时母会情况,有感责无旁贷,遂回去当传道。一年过后,教会裡就只剩下他这位全职牧者:「我一心宣教,但上帝呼召我:『何不带着整个教会参与呢?』我想,我确应和母会一起做。於是,硬着头皮做堂主任。」2006年,因同工关係问题,令他很想放弃:「我在想:『上帝,都是祢,把我放到这位置上,现在问题都显露出来了。祢真不对呀,当初為何不给我选择?』」於是拿了一个月大假,跑到加拿大,反思寻问:「我问上帝:『还有选择吗?』上帝答道:『现在就给你选择,你做还是不做?』那时已做了13年堂主任,上帝第一次问我。」思索良久,醒华选择继续做下去。并非有神蹟或恩赐骤然降临,环境、人事、性情也无分毫转动:「只有一件事,我选择了顺服。那件事触动埋在我心底的『被迫』感觉。常说『无得拣』,只因我心裡不服。祂实在奇妙,知道我此刻需要这选择过程,更提醒了我:『你本是有选择的,服不服是你可以选择。』,不要把责任都推落在环境或别人的头上。」

 

成长的维度

「有得拣」的经歴,為他翻开新一页,也让醒华深切体会成长是哪回事:「不是有了圣经知识或宗教生活,就等如成长,而是必须处理内裡潜藏的问题。」醒华认為,成长第一要事就是意识假我,才可活出真我。但越乖巧的人,假我越易形成:「就算想『曳』,都会扮乖,假我就这样养成。」在他的成长路上,头一趟感到「脱胎换骨」是在白基翰博士(Dr. Hans Burki)為中神同学主领的十天退修营裡:「身為属灵导师,他给了我很多啟迪和指引,不仅助我触碰生命裡许多隐伏的问题,更重要是处理原生家庭对我的深远影响。」

多年牧职体会,醒华看成长与牧养,皆存乎一颗诚实面对自己的心:「艰难从不是外在的,而在於自己。环境固然有影响,却毋须把它的影响看為最大的限制。牧养工作,非人力所能為的事太多,但是否甚麼都做不到?或不用做?Hans给我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习聆听。没有捷径窍妙,但可以操练得来。Hans也常常提醒:『少说话,多聆听内心』。一个能够听到自己内心说话的人,就更有条件聆听别人的说话。如能够把他们带到上帝跟前,我觉得这样已很好、很足够。」

2014年,醒华正式加入本院执教实践科,但仍兼任母会顾问牧师一职:「因為我很想牧养新一代牧者,把牧养的生命传递下去,同时也想藉此好好在教会实践『交棒』,而非『掷棒』;其次,在中神容我可延续对中国的负担;第叁,关乎宣教。宣教与牧养是银币的两面,不能分拆,我期望将来牧者能把两者结合得更好。」近年,他又开始推动「灵程同路人」,办退修营会,鼓励一起安静,彼此承拓;并配合门徒训练课程,实行双管齐下:「一方面聆听自己与别人;门训则学习聆听主的话语,如何听得更準更深。」此外,他亦撰写了一本关於家庭礼仪的小册子,让牧养进到家庭中去:「教会就如一个人,处身家庭和社会之中,就会带来他的影响。因此,家庭、职场和社会这叁方面是无法逃避的。」

 

撕裂的距离

可是,「撕裂」成為今天社会的常用字,也是教内不少牧养讲座的关键词:「温和一点讲『撕裂』,就是指『不同』。撕裂乃在於你和我不相同!这是现实,也是事实,教会不要迴避。」有些人把「合一」解作「相似」(similarity),尤甚者将「合一」当為「齐一」(uniformity),醒华直斥:「这完全是违反圣经与神学上的理解。我们有『多元中的合一』(unity in diversity)的神学,却没有实践。我们能够『合一』,乃在於我们相信同一位主,顺服於祂,联合於祂。但这样并不代表没有『多元』,因我们实在不同。试图要别人变得跟自己一样,不是合一,而是统一。这个诱惑相当大!连教会都想这样做。」

刻下香港,醒华觉得实在需要基督信仰的「和好的福音」:「和好不是同化啊!不是把你变成我,又或我愿意变成你。但若然解说不当,『和好的福音』就会变成了『河蟹的福音』。」他直言,「共识」不应是「将就」,而是在基督裡彼此接纳,一起「共存」:「另一句在教会经常听见:『你有这样的看法嘛,我很尊重。』

但意思往往是:『你做甚麼都好,跟我无关。』错!造成撕裂不正是要划清界线吗?在教会群体和队工裡,真正尊重是『你有事,我绝不置身度外!』是一起承担,共付代价,就如一个家。」教会要培育这样的群体,醒华认為需要发展两个向度。其一,每个人必须真诚面对自己,学习為自己发声,并為本身言行负责;同时,即使不同见解,也愿意与他人一同承担责任。

如果,数学裡可瞥见上主的足跡;那麼,在上主给醒华这叁道应用数学题裡,不仅看见选择、传承与分担,更透现那名称為奇妙策士的出题者。

 

返回院讯目錄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