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ds and Boundaries among the Early Churches: Community Maintenance in the Letter of James and the Didache

 

 

 

 

余振陵 著

聖經科助理教授

(Brepols Publishers n. v., Turnhout, Belgium, 2018).

 

保羅 ·福斯特博士(Dr Paul Foster)

英國愛丁堡大學神學院新約語言、文學與神學教授


早期基督教的增長與廣傳,端賴耶穌門徒之中一小撮遺民群體。本書凝注於兩個這樣的初代群體—雅各書和早期文獻《十二使徒遺訓》(Didache)的致函對象,力求發掘出這兩卷書信作者所使用的群體維繫策略;初代基督徒群體面對緊繃的張力危危欲倒,兩位作者採用這些策略令他們免於分裂。

振陵別具匠心,運用社會科學近年的見解為切入點,透過闡述、剖釋兩卷書所使用的修辭法(rhetorical strategies),考究雅各書和《十二使徒遺訓》中維繫群體的策略,研究方法獨樹一幟。早期耶穌運動得以存留、持續及廣傳,並發展成為一個歸一且影響深遠的宗教現象,源於好些因素。本書以深刻洞見,闡明其中一個關鍵因素。耶穌門徒的零散群體,得以持續投身於基督教小社群,乃基於一種強烈的群體身分認同:通過恆常並具意義的禮儀活動,並藉非血緣的弟兄姊妹關係結構,以及群體內緊隨耶穌言行訓誨的教導,令這些群體變成一個吸引力強大的個體,由此他們感受到與其他社群不一樣。在這研究中,振陵對於維繫群體策略的概念,給了我們新方向,亦由此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框架,讓人明白早期基督教的散佈與茁長,一個零星的群體網怎樣演變成一個形象鮮明、跨越整個帝國、能夠抵受外來逼迫的運動。這些既深且廣的洞見,必將給其他研究早期基督教發展的學人帶來莫大裨益。

 

張略牧師

周永健教席教授(聖經科)
 

衝突存在於所有群體之中,基督徒群體亦不例外。余振陵博士以雅各書及《十二使徒遺訓》這兩卷早期教會的典籍,展示他們同樣關注群體內裡的和諧。余博士在對這課題上的研究,不只採用歷史文法工具作分析,亦透過社會科學對社會身分及衝突現象的研究,剖析當中的社會動力,理解它們教導信徒應如何建立群體的內聚力,對應當中出現的矛盾。余博士指出有些衝突是不能避免的,也不應迴避。然而,這兩卷書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去對應。例如這兩書共同關注貧富之間引發的張力,雅各書針對有些信徒依賴富有人,爭取富有人的支持,雅各指出這是一種屬世界的價值觀,與信仰不符,這些信徒要改變他們的想法。《十二使徒遺訓》針對同一問題時,則強調要多支持那些有需要的貧窮人,要有適當的制度使有需要的不致被忽視,而信徒群體的資源也不致被濫用。這種從不同的角度和策略去處理類似的問題,固然是因應不同群體及社會環境,需要不同策略,但亦反映雅各書的作者認為問題焦點出於人內在的偏性,而《十二使徒遺訓》則更強調群體中和群體之間的互動的重要。余博士對這兩卷書如何維持群體的身分和界線,以應對群體的衝突,有獨到的分析和比較,在學術界中鮮有過同類研究,是非常有創見並成功的嘗試。

 

返回院訊目錄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