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保羅同讀舊約:透視羅馬書9-11章 對神子民身份的先知講論

 

 

 

 

 

薛霞霞 著

聖經科助理教授
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天道書樓出版 2018年7月

 

本書是作者之博士論文,原作為英文:Paul’s Viewpoint on God, Israel, and the Gentiles in Romans 9-11: An Intertextual Thematic Analysis. Carlisle: Langham Monographs, 2015.

 

鮑維均博士
美國三一神學院新約教授及系主任

在這詳盡而富創意的研究中,薛博士從社會—歷史、神學及文學語境,深入探究羅馬書九至十一章的文本及語法特點,全書讀來趣味盎然,引人入勝。她精緻入微地運用了萊姆克(J. L. Lemke)的文本互涉主題取向,避免了傳統文本互涉研究的線性—歷時取向,以及後結構文本互涉研究那種高度概念化,而不能化為有效詮釋工具運用的弊病。由此,本書中不但能展示如何有效運用語言學的研究取向,而且能就保羅與其同代猶太人的不同觀點,提供強而有力的解讀。這解讀促使我們重新評估保羅在羅馬書中對神、以色列及外邦人關係的神學詮釋。我深信讀者若能細心品閱,必能從這重要的研究中獲益。

 

胡少峰博士
澳洲墨爾本神學院.榮譽博士後研究助理 

薛霞霞博士是當今著名新約學者波特教授(Stanley Porter)的學生。因此,本書的質量毋庸置疑。在解讀保羅所寫的書信時,一個重大挑戰是了解他如何使用舊約經文。關於這一議題,當今的學者還未有共識;但薛博士在本書中,就以嚴謹的學術態度來處理。她採納了萊姆克(J. L. Lemke)的文本互涉理論來分析羅馬書九至十一章裡的舊約經文,並比對了與保羅同期的相關猶太著作,比較當中異同,勇敢地面對這個極具爭議的課題。

薛博士在羅馬書九至十一章中,看到一種「先知的講論模式」。她指出,保羅在書信中重構了舊約經文的語境,把自己視為「像摩西那樣的先知」。同時,在其嚴謹的分析中,她發現保羅肯定了以色列人作為神子民的身分,並且這身分是建基於猶太人先祖傳承下來的應許。不過,保羅和他同時代的猶太人也有見解分歧的地方。他相信,神藉著基督,已將外邦人納入神子民的行列。這些發現是薛博士小心查考保羅如何使用舊約經文而得出的結果。我相信這將成為學者研究保羅的寶貴資源。

 

返回院訊目錄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