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

 

 

 

 

 

楊錫鏘 著

榮譽校牧
訪問教授

福音證主協會出版 2017年5月

 

黃家輝
MDiv 2001

楊醫被譽為「牧者的牧者」,雖然當年未有機會正式修讀「門徒與召命」一科,卻在不同場景如早會、經文默想、退修營信息等,聞受教言。事實上,楊醫的召命觀一直貫穿他的教導和屬靈指引之中,無論是聖經的解讀、名字的領受、牧職的方向等,楊醫總會返回這個以創造為基礎的生命意義與價值上,「活出上帝所要造我們的那個人」,也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根基和方向。

正如楊醫自己所言,這書的設計沒有一個嚴謹的框架,若你只想看著這書便能掌握召命的規劃路線圖,恐怕你會大失所望。不是作者沒有能力整理,而是認識召命的歷程,就如生命成長的路徑,從來不是直線系統,發生在我們身上大大小小的人與事,都是我們成長之路不可或缺的部分,召命既是與生命直接「掛鈎」,活出召命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路。

所以這本書於我來說,就像放在我眼前非常豐富的自助餐,大體上是能夠分類的,例如有沙津、肉食、主菜、湯、甜品等,雖然我們吃用也會有一些普遍的方向,可由前菜到主菜到甜品;但其實能享受到食物真正的滿足,進食次序也是因人而異的。書中也有大體的方向,由召命的觀念和基礎、到實踐召命中面對的限制和迷惑,進至耶穌基督的生命榜樣,到門徒跟隨主的參照。但如何對讀者有幫助?我的建議是不要讀得太快,可嘗試留心書中有哪些原則觀念、經文故事、以及相類近的限制,正對應著自己當下處境、疑惑和掙扎,然後嘗試停在那裏,反覆聆聽作者的提醒,也聆聽自己的迴響,當然不少得的是聆聽聖靈的聲音和引導。這樣做未必一定能解心裡的困惑,因此如能與信徒友好一起研讀,互相幫助反思,必有益處。這不單是為了讀好一本書,而是在進入召命實踐的發現之旅中,能有同行者的砥礪,實在是一件美事。

 

黃讚雄
MCS 2006 

我在2004年入讀中神的時候,心中很想弄清一件事,就是經過多年在職場打滾的日子,我已不能對信仰與現實間的張力和矛盾繼續視而不見。擺在眼前的,其一就是加倍努力的視而不見,而其二就是暫時放下工作,進入中神,向師長、向同學、向上主,坦誠問道,尋找出路。

當然,我已選擇了後者。自此,我對召命開始多了一點體會。畢業後,我在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事奉,把在中神學來的一點點知識,嘗試為在職信徒尋找信仰上的支點,協助他們面對這個城市的森林定律,面對現實的生活。漸漸地,我明白到,這是一件何等令人洩氣、令人失望的事—信徒若沒有一個超越的召命觀,最後只會重蹈當日法利賽人的覆轍,就是以外表的宗教行為代替了屬天的召喚。

事實上,屬天的召喚是信徒見證基督信仰的基礎。於我而言,上主早在我於職場打拼時,就把當中的負擔放在我心中,一切內心的掙扎和尋覓,只是回應召喚的過程。楊醫這本書正是此方面的難得佳作。

我鼓勵大家閱讀《召命》時,嘗試從一個「受教者」的角度去看聖經如何呈現出信仰的各方面。就以本書第14章邁向自我的超越為例,它透過馬太福音十一章2至6節耶穌如何回答施洗約翰對祂的提問:「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帶出我們應該如何擺脫「期望」的枷鎖。事實上,對於踐行召命,不少人的困擾來自對工作期望的理解,只有當我們明白到神的出路並不一定會如自己所想時,我們才會安息於召命中。給施洗約翰的回答中,耶穌的答覆是祂確實就是彌賽亞,耶穌深知單是這一點已足夠令約翰超越監牢的限制。

於我們而言,又何嘗不是?

 

返回院訊目錄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