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智慧—專訪余振陵

與格拉斯哥華人教會相聚

振陵(右二)與父母及太太

訪問及撰文
鄧美美
拓展聯繫
MDiv 1996

 

剛履新為延伸課程主任的余振陵(Kelvin),除了是我們的道學碩士(MDiv 2009)及神學碩士(ThM 2013)課程畢業生,更是榮獲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及中神聯合頒授哲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求知  在書本間,在牧養中

這課程於2013年正式開辦,其時Kelvin剛好完成ThM。本已打算繼續進修的他,卻沒有接續報讀:「因為讀完〔ThM〕後,都~比~較~疲~累~!哈!哈!所以,休息了一年。」莫非讀書多,身體真的倦 了?其實,對向來學業成績優異的Kelvin而言,修科、寫文絕非難事, 反倒要應付極高的自我要求,難免疲乏:「論文很快完成,十分順利。只是寫作過程,壓力很大。至今依然印象深刻是一開始提筆,我不斷對自己說:『我要寫一篇很好的論文。』哈~哈~哈!這是我性格上需要不斷克服的地方,仍在學習中。」

從學海暫退下來的那一年,Kelvin繼續在中華基督教會鰂魚涌堂擔任義務傳道。事實上,這裡一直是他事奉的地方,從MDiv實習、全職投身到義務參與,直到今天:「雖知道自己的恩賜確在讀書研究上,而本身性格未必適合牧會,甚至會感吃力,但心裡實在好想服侍堂會,起碼牧會一段時間,才再進修。」一顆牧養教會的心志,既源自Kelvin母會基督中心堂的傳統,亦是重拾學生時代所領受的恩召。即使其後赴笈愛丁堡讀書,也未曾放下牧職。經教會執事引介下,參與當地一間華語教會的服侍,與來自國內及台灣的留學生一起查經:「這些年的牧會過程,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亦帶給我不同的思考角度,同時也讓我看到自己在教導方面的恩賜。」

就在全職牧會期間,Kelvin有機會與弟兄姊妹查考及教授《雅各書》,逐漸對這書卷有嶄新的發現與體會,往後更發展成為他攻讀哲學博士課程的研究題目:「我嘗試從釋經角度以及運用近代的社會科學理論,研究《雅各書》及經外文獻《十二使徒遺訓》所呈現的群體張力,進而闡釋這兩卷書的教導,如何幫助群體之間面對和處理彼此的衝突。」

尋真  在萬象裡,在聖言內

2014年9月,Kelvin暫別這片充滿撕裂並快將爆發激烈衝突的地土,再次奔赴學海,前往愛丁堡:「剛到埗,『雨傘』就開始。我在整個論文研究的最大關注,就是近年出現許多有關衝突處理或調解的理論與技巧,這些固然很有幫助,但對信仰群體而言,面對衝突,核心是如何維持群體的合一。而我們必須回到一個問題上:『我們到底是誰?我們這群體是一個怎樣的群體?』,這正是社會學理論講及的『社會認同』(social identity)。不過,要把研究結果應用到教會的實際場景中,還有距離,仍要多加思考。」

按照學制安排,Kelvin頭一年要留在愛丁堡大學,提交論文大綱並修讀基本科目,中段可回到中神繼續研究寫作。最後半年,則重返愛丁堡完成論文及應考口試。既要遊走兩地,亦要與兩地論文督導保持緊密溝通,確是不易,但Kelvin十分珍惜這樣的學習經驗:「好處相當明顯,先是經濟負擔及生活適應上,都較容易;而且能夠接觸不同的老師、同學、群體與文化,又可動用兩地資源,令整個研究豐富起來。」結果,他只用了36個月完成課程要求,順利通過口試,論文更毋須作任何修改:「不少人常問:『你點解寫得咁快?』只因早在報讀及預備論文大綱時,督導張略牧師已幫助我詳細思考當中細節。因 此,到埗後首個月,已開始下筆。」

別以為Kelvin念文科出身。自小醉心數學的他,由本科到碩士, 從擔任助教到再進修,不離數學:「我真的很喜歡數學,但完成碩士論文,心裡生出問號:『我做這一切,有甚麼意義?』當然,數學是很重要,但我的研究又真的不是甚麼『大問題』,感覺像是解決了一條 IQ題!哈~哈!那又的確很有滿足感!」最終,他還是放下完成近半的博士研究,報考中神,並愛上經科研究,尤其新約:「哈~哈!或 許我們這些數理科出身的人,處理邏輯性很強的希臘文較希伯來文易吧!」

意大利數學家伽俐略(Galileo Galilei)曾形容,數學是上主用來書寫宇宙的語言,Kelvin從鍾情數學探尋到愛上新約研究,仿佛從外圍走進核心,回歸智慧本源,細聽上主的叮嚀與訓誨。

 

返回院訊目錄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