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壇與異象

李思敬
院長

 

在整理學院歷史文獻檔案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一頁樂譜的影印手稿 

 

中國神學研究院校歌

滕近輝詞                      楊伯倫曲
                                      1984.5 

蒙天召 跟隨主 莘莘學子作門徒
獻身心 修品性 除瑕潔疵得成聖
悟聖言 學愛心 背起十架傳福音
勵心志 盡天職 悲天憫人成神旨

 

勤裝備 利工器 力攀信峰酬壯志
學捨己 效聖形 切磋琢磨奔靈程
死後生 弱而強 聖靈奇律何真栩
刀出鞘 箭上弦 成仁取義慶凱旋


持定信仰 不違異象
時代脈搏 心中震盪
先知先覺 儆醒守望
祭壇聖火 永遠挑旺 

 

這首降B大調、4拍4、中板(Moderato)速度的《校歌》內容,描述的當然就是每一個進入「中神」接受裝備的同學;三段歌詞才136字,卻已清楚刻畫了畢生矢志委身事主的心路歷程。

詩歌第一節闡釋跟隨主作門徒,必須循序漸進體驗生命的改變更新:從蒙召到成聖、由見證福音到遵行神旨;這是西方教會傳統「道學訓練」(divinity training)不可或缺的根本基要。

第二節聚焦這生命鍛練的四個關鍵:勤奮努力與信心仰望並行不悖、效法基督其實就是學習捨己、聖靈工作顛覆了人間的生死強弱、屬靈爭戰得勝原來在於「成仁取義」。

副歌更扼要展示完成訓練後的心態和志向;「持守不變使命,訓練時代工人」,學院這兩句格言的典故,或可追本溯源至此。2014年初,在緬懷「中神」榮譽院長滕近輝牧師的感恩追思禮拜席上,我們把滕牧師這32個字的墨寶製成金屬書簽,讓學院師生校友永誌不忘。

言簡意賅的歌詞裡,亦蘊藏著聖經和教義神學的真知灼見。「蒙召」原來始於跟從基督而非局限於全職事奉,這正是改教運動的信仰反思,對華人神學教育仍有適切提醒1。聖靈奇妙的作為也並非指向神蹟奇事,而是生命中成聖稱義的「雙重恩典」;改革宗傳統的精萃不在「雙重預定論」,華人教會還須融會貫通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有關「基督徒生命」二十章的詳細教導2

不過,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滕牧師對聖經中「先知」和「祭司」的理解:「先知先覺」強調這職事的核心在於「儆醒守望」;「未卜先知」只屬民間的宗教本能而已3。至於我們所要獻呈在祭壇上的,乃是生命的「活祭」; 「聽命順從」始終才是蒙主悅納「馨香的火祭」4

《校歌》寫在「中神」十周年院慶前夕,但過去卻從未在學院任何典禮上唱頌,故此我們至今都沒有正式的《校歌》。今天重溫首任院長(1974-89)滕近輝牧師對「中神」大家庭每個成員的期許和叮嚀,驀然回首,這也正是我們四十年來的禱告立志,懇求恩主憐憫垂聽。

 

1 Mark Labberton, Called: The Crisis and Promise of Following Jesus Today (Downers Grove: IVP Books, 2014), Ch. 3 ‘The Primary Call’, pp.41-49. 
2 李耀坤著《至理至誠—如此加爾文》(香港:證主2016)第五章「稱義與成聖」頁79-92。
3 上主應許摩西在以色列中興起「先知」,是要將上主一切所吩咐的說話傳給百姓(申十八18);在上文裡「占卜」或「觀兆」的行徑均屬迦 南惡俗,為上主所憎惡(申十八9-14)。
4 羅十二1-2;撒上十五22;利一9、13、17。 

 

返回院訊目錄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