仨—周小嫻 道學碩士課程應屆畢業生

訪問及撰文
鄧美美
拓展聯繫
MDiv 1996

 

家,因家裡的人,成為我們心之所繫,情之聚處。

「是我不懂好好教你。」

一個家庭,兩地分隔,是不少新移民家庭的寫照。還在襁褓中,周小嫻就跟姑姑(姑媽)一家與姑丈的親友,同住在廣東開平一幢四層高的危樓裡。14歲那年終獲發單程證來港,與父母弟妹團聚。貧苦生活,體會寄人籬下,童年歲月卻全無半點苦澀:「姑姑是個老實人,讀書不多,但很懂得愛與包容身邊人,經常排解家中糾紛。她,對我的影響甚深。」

提起姑姑,笑語裡迸發暖意,伴來一段刻骨回憶:「小時候,有點小聰明,知道媽媽經常給姑姑存點錢,給作我的生活費,又給我買裙子。心裡想,裙子都好美啊!要搭襯精緻的筆袋才行!但每天只得五毛錢零用,買書包未免太張揚,還是買個十多元的筆袋較妥當。其實,也要儲很久才買得起!念二年級的我就偷偷到銀行提款,每次50元,還奸狡地把數天零用錢存起來,還給姑姑,說:『我用不著!』。」有天,家裡只剩下她和姑姑,姑姑拉著她柔聲說:「是我不懂好好教你!」原來偷錢的事,姑姑知道,卻沒有質問和責難,只是憂心她學壞,痛心得下淚。當天情景,小嫻至今未忘:「那刻,我好難過!」 故事至此,只說了一半。

從那時起,小嫻把視線從家裡轉到一位家境富裕的同學身上:「一直不被人家發現,有種『好得戚』、『好叻』的快感,其實是罪中之樂。」有天放學,一位家長靜靜把她拉到一旁,告誡並囑咐她歸還偷回來的錢:「我好驚!怕姑姑知道,深怕從此失去她的信任和愛!」心底的惶恐,喚醒悔過的決心:「我跑去跟同學道歉並答允還錢。當踏出同學家門的一剎,深深感受『腳踏實地』的自由。原來不再驚懼秘密被識穿,是何等自在、可貴!」往事刻骨,因它已成生命的烙印。對長輩的愛與包容、忍耐和保護,銘感之餘,小嫻更以她們為榜樣:「自此,我不再講大話,不怕勇敢正視問題,也不怕指出人家的錯謬。因我知道,或許這樣能為他人帶來幫助和改變。」

「這位阿叔經常叩我房門!」

別過純樸鄉鎮,擠居在鬧市,人際間,距離移近,心靈卻飄遠,溫情為隔閡取代:「來港後,有『被封住』的感覺!同枱飲茶食飯,各有各的,好奇怪!」環境狹小,人際疏離,加上讀書壓力,小嫻遂選擇埋首書堆,一心要考進理想學系。惟多番努力,仍事與願違。2003年沙士爆發,個人境遇與社會氛圍,皆令小嫻再思人生意義:「日以繼夜,幾乎斷六親去專心讀書,收到的仍是一張不如期望的成績表,認為『意志可戰勝一切』的信念開始動搖。怎樣才是不枉此生,死而無憾?」其時,她應教育學院同窗宿友邀請參加佈道會,講員信息猶如當頭棒喝,猛然醒悟精彩人生源於一字,就是「愛」。為驗證心中感動,小嫻自行參加另一個佈道會,最後決定走到台前。自此,她積極投入教會生活,並開始擔任團職。

畢業以後,當上小學老師的小嫻,課餘還兼職補習,盼盡快償清政府貸款。日復日的勞累生活,終敲響健康警號。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因甲狀腺問題而被逼停下來入院做手術的小嫻,正卧床休養。長期亮着的電視,閃過幕幕頹垣敗瓦,抽動心靈,且越趨強烈:「直到有一天吃過晚飯後,『我想去四川跟災民同走一段路』這句話終於脫口而出。」不足三週,她已身處災區綿陽市當義工。輾轉之間,得悉在甘肅有一所專為孤兒開設的小學,需要義務英文老師。於是,旋即知會家人並得牧者支持下,以短期宣教士身分跑到甘肅義教一年。

就在那裡,小嫻與同樣來自香港、較她年長16歲而被她喚作「阿叔」的義工相遇。「這位阿叔經常叩我房門,提點這,提點那,連到來探望我的媽媽也問:他在幹啥?!」她口中的「阿叔」名叫啟成,是位工程師,原初計劃逗留三個月照顧小朋友,結果還是被委派從事「老本行」,專責跟進建校工程,一留三年。回想點點滴滴,依然教小嫻朗朗大笑:「原本對他沒特別好感~!某次,看到他跟小朋友玩和唱詩的畫面,突然令我180度改觀!缺點突然全都變成優點,哇~真的好恐怖!哈~哈~哈!沒多久,告訴媽媽:我和這個『阿叔』拍拖。她嚇呆了!」

「我在神裡面的名字是『媽媽』。」

2010年,他倆成婚。如今女兒綿綿亦已四歲。甘肅的短宣生活,讓他倆深切體會研習聖經真理的重要,並領受共同召命:「回來好好裝備後,再一同為神的國度走出去!」

踏進信主的第七個年頭,小嫻被引領步進另一個家:「報讀神學,總會被問及呼召。我想,呼召不止是信主得救贖,而是甘把人生主權都交給祂。」為期三年的道學碩士課程,因甲狀腺問題而延遲了一年,今年畢業:「回頭看,收穫遠比預期多。讀神學其中一個最大收穫,就是讓我更自由,更放心地做自己。越做回自己,也越清楚神放在我心裡的負擔。」教會實習讓她有機會接觸一群在困乏艱難環境裡成長的孩子,令小嫻深受觸動:「我再次意識到,的確對這樣背景的孩子有負擔;也越來越感受到,我在神裡面的名字是『媽媽』,是位非常溫柔的媽媽。」不管是女兒,還是處身困境的小孩,小嫻都有一個心願:「總想祝福他們有一個開心的童年,這份開心超越環境限制,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因罪帶給他們的影響。」

對於家,小嫻感悟猶深:「一位老師曾說:『回應召命,就是回家的旅程。』信主後,明白天家才是我們的最後歸宿。但我一直以為地上生命結束,才返天家。從沒想過,自出生起,天父藉境遇塑造我們,為要裝備我們,回應祂給我們的召命,預備我們回家的旅程。這於我,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原來回家的旅程,正已展開。」

 

2009年與丈夫啟成攝於甘肅

與丈夫啟成及女兒綿綿

與小嫻生活多年的姑姑

與中神老師及同學

返回院訊目錄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