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外的牧養 城市宣教實習

陳關韻韶
實踐科助理教授
 

每年城市宣教實習期間,中神同學的課室會從校園搬到香港的不同角落。為期六週的全職實習挑戰他們捲起衣袖,進到鬧市的人群中,一方面以服侍及宣講見證福音,另一方面亦觀察及反思所見所學,從中讓福音轉化自己的生命。同學們藉著參與不同機構的工作,與不同的群體相處,當中有被社會邊緣化的小眾,亦有難以適應主流堂會聚會模式的人。

宣教實習之目的,是培育有反思能力的使命實踐者。同學參與實習前,須先修讀一門導引課程,建立一個思考的基本方向,以便踏入工場實習後,除了技能上的學習和操練外,還培養敏於反思的能力。宣教實習引領同學進到堂會以外的世界,鼓勵同學面對現實,明白信仰與實踐之間往往有許多張力甚至矛盾;同學要發掘當中須重新思考的課題,並將這些反思帶進神學及聖經等學科的學習去。

實習期間,同學們感到最困惑及迷惘的事情,往往也就是他們最需要學習的課題。曾有參與院牧事工的同學分享說:「眼見病人臨終在即,彌留之際,心裏有很大的掙扎,覺得此刻再不傳福音,就可能永遠也沒有機會了。」這種內心的掙扎反映了甚麼?面對眼前的病人與其家人,怎樣做才算是主耶穌復和之福音的使者?有同學參與的機構專門服侍性工作者,當中有初信的未能返教會,但願意查經,問題是她仍要開工接客。同學面對的挑戰是:你能在她開工的床上帶領她敬拜嗎?對這一群被罪惡蹂躪的姊妹,教會除了提供個人牧養及關顧外,可以怎樣成為她們的鄰舍?另外又有在服侍基層人士的機構實習的同學問道:「日日奔波勞碌、搬搬抬抬,究竟何時才能真正向人『傳福音』?」同學要反思的是:福音到底是甚麼?服侍本身的意義何在?搬搬抬抬真的可以彰顯神福音的大能麼?如果沒有這些奉基督之名而作的服侍,教會的宣講有沒有虧損?

在反省信仰的同時,我們亦盼望實踐科的訓練能培育同學的生命。我們可以「3M」代表實踐科老師在這方面的願景:Mature, Multi-culti, Missional。

Mature:我們期盼看見同學成為成熟的領袖,能虛心接受督導,接受自己的限制,樂於成長,並且學習以謙卑的心與同工彼此配搭服侍。不論是牧養教會,還是加入福音機構、到海外宣教,又或在職場事奉,都要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單顧念自己的事,也顧念他人的事。

Multi-Culti:這個英文字由一位丹麥宣教士首創,正可代表我們對同學擁抱多元文化的期盼。現今這個時代,不單在海外事奉的宣教士要能應付多元文化的要求,在本土實習的神學生也要預備面對多元文化的挑戰,在城市宣教的跨文化接觸經驗中學習聆聽別人的心聲,察看神的工作,並以他人能明白的方式宣講福音,以生命的見證承托所傳的道。

Missional:我們亦盼望同學對於以使命的主為中心的宣教,有更深入的體會,有更堅實的使命感。事實上,從考慮報讀神學那時開始,個人的召命已經是每位同學的關注。同學會期望實習有助他們更了解神的心意,明白上帝在這個階段帶領他們實踐使命的場景是牧會、宣教、機構事奉,還是職場服侍。但這只是一個起步點,我們期望同學在實習期間離開自己的安舒區,進入人群,在羊圈外與大牧人相遇,體會祂跨越界限的牧者心腸(約十16),並且效法祂,從個人召命的起點跨出一步,學習帶領教會成為承擔使命的教會。

 

 

返回院訊目錄 ^頁頂